• $

    会员风采

    “科信”精神铸就创新之路
    来源:www.ynmnjy.com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25日
    “科信”精神铸就创新之路
     
        “志同道合的主人翁精神;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见事干事的勤奋精神; 互相补台的团结精神; 理解包容的和谐精神。” 这是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称之为的“科信”精神。有了这种精神,科信人经历了不平凡的岁月,记载和见证着全体师生辛勤的付出和丰收的喜悦;有了这种精神,科信人8年的艰苦创业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赞许;有了这种精神,科信人坚信,民办职业学院的创新之路一定能越走越宽阔,书写出更加美好壮丽的新篇章。 
                    
        重德育人  构建和谐校园
     
        民办高校同公办高等院校一样,承担着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责任,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为社会服务的本领和求职发展必备的职业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注重潜能的挖掘培养,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做人。 学院招收的学生是高考录取的最后一批学生,他们不仅在学习基础上与其他本、专科学生有一定差距,更突出的是非智力因素(如心理、学习习惯、学习自觉性和努力程度等)的差距,需要在大学阶段给予格外的关注和教育培养,让他们能以一名合格的大学毕业生走入社会,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学院从创建以来,始终践行着“办学以人为本,育人以德为先”的办学理念,紧扣“构建和谐校园,创建先进班集体、塑造高尚人格”这一主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学院领导和教师心目中,每一位学生都有多种能力,如语言、艺术、逻辑、体魄、人际关系、自我认识等等。“要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才干的机会”成为每一个科信人的共识,并为此而实践着。
     
       凝聚仁人志士心血为云南民办教育闯新路
     
       “要改变云南高等教育落后的状况,只靠公办一条路,财力不足,速度也慢。必须发展民办高等教育,这在西部中国是一项开创性的、探索性的伟大事业。”原中共云南省委书记普朝柱说。
     
        在普朝柱亲自倡导下,原云南省副省长、省政协常务副主席赵廷光同志和原省教育厅厅长张继康教授等老同志商议,要聚合一批心系云南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育人治校有方的原高校领导及教育教学专家,组成领导班子和骨干教师队伍,探索云南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新路。
     
        2001年7月18日,在省委、省政府及省教育厅的关心支持下、在大批仁人志士的共同努力下,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应运而生。
     
        办学伊始,学院明确提出不挂靠名牌大学、不借帽子和牌子,独立走自己的路,依靠自己的实力、勤奋和汗水探索云南民办高等教育的新路。学院聚合了一批来自云南大学、昆明医学院、云南财贸学院、云南师大、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的校、院级领导干部和治学育人有方的教授专家,他们是教育界的行家里手,同时也是云南学术界各自学科专业的领军人物。大家都有一个共识,要在短时间熟悉“民办”的办学规律,不能靠“吃老本”,必须适应新领域的各种挑战。一些老同志在长期的工作经历中积累了不少育人治校的知识和经验,也发现了一些由管理体制带来的弊病,到了民办高校,有了灵活的机制,得到了实践的平台,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纷纷提出了不少创新的办学理念和管理办法。
     
       不仅如此,这批刚退下来的老同志、老领导和高校教师凭着坚强的毅力和为云南教育事业闯新路的宏愿,为学校的创立和发展呕心沥血,他们四处奔走,争取省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几年来,通过努力自筹用于教学、征地、基建、设备等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达5217万元,与省交通医院、世博局、云南省图书馆合作办学,利用社会资源,使学校的教学行政用房、实验实习场地,体育运动场地等基本条件达到了《普通高等学校办学条件指标》的要求,教学设备、设施、图书资料等办学条件也得到较大改善。
     
    运用民办机制 创新教学体制
     
       “学校办学严肃认真,不严格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把政治思想工作,特别是党建工作放在第一位,为学生着想,为社会负责。”来自民间的质朴的评价反映了社会对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肯定。办学之初,学院就主动适应复合型人才培养和就业的多种要求,注重对学生个性化教育,全面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习年限制,引入竞争机制,允许学生修满学分提前毕业或推迟毕业,允许学生从实际出发实行半工半读,或申请先就业,在3~5年内完成学业,补足学分获取毕业证书。倡导学生改变专业,学习辅修专业和第二专业。
     
        为充分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学院按学科群组建成信息、人文、应用技术和商学四个学部,实行学院、学部两级管理,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务相对集中,优化配置,只在学部设办公室、精简机构和人员,提高办学效益。
     
        “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学院选人才,不唯学历、不唯职称,只要有能力,有水平,工作认真负责、努力、教学效果好,就任用提拔。几年来,学院实行精干高效的人事管理和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坚持向社会公开招聘,坚持精简高效,鼓励一人多岗、一专多能;按“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奖勤罚懒;依靠大批各高校退休的老专家、教授、副教授亲临课堂讲课,并对中青年教师传、帮、带,形成老中青结合、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和懂行、高效、精干的教学管理队伍,为办好学校,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几年间,学校进行了多次专业调整并适时新增专业,有的调整专业方向,有的充实教学计划,使之充分体现对学生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合理设计,以实现“三位一体”的全面教育质量观。从2005年开始,学院相继确定计算机软件、网络技术、电子商务、旅游英语和环境艺术设计5个重点专业,将重点专业建设作为龙头,全面探索和提高专业建设的成功之路。
     
    突出职教特色 培养社会需要人才
     
        学校从成立之日起,就把社会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借助社会各企业的力量为学生培养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利用学校智力资源为企业服务、加强校企合作,谋求共同发展,闯出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创新之路职业技术院校与本科院校的区别,其优势与特色就在于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动手能力。学院按照“大专文凭+职业技能证书+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技能证书“的模式培养学生,全院各专业无例外地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和办公自动化课程,要求学生取得办公自动化操作员级职业资格证书。各专业还明确提出本专业的职业技能证书的具体要求,并列入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成为毕业生“求职就业”的看家本领。
     
        2004年3月,学院依托20余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聘请由云南经济界、企业界、教育界相关部门的领导、专家、企业家组成云南省首家 “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创业就业咨询委员会”。学院广泛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按照人才市场预测和学校的实际条件,适时调整专业、专业方向、专业结构和教学计划,做到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产销对路”;企业则把学校当作人才库,积极到学校选拔和招聘学生。几年来,“创就会”发挥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目前,委员单位已发展到35个。
     
    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校与近20家企业协议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把教学、科研、生产与为行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为毕业生走向社会创造了条件。去年,建工专业、宝玉石鉴定专业和旅游专业大多数的毕业生被实习单位“一抢而光”。
    2002年起,学院与澳大利亚北墨尔本学院合作开办“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科班,已有三届学生毕业。同时,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优秀教材在“洋为中用”的过程中,对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为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使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同样享受到高等教育的权利,感受到党的阳光的温暖。从2002年起,学院设立了张家恭·孙穗华奖学金、助学金,奖励优秀学生和资助勤奋学习的特困学生完成学业。几年来,受到奖励和资助的学生达600多人次。从2004年起,学院三年制专科生已纳入省政府奖学金行列,2006年开始,享受助学金资助,与公办大专学生一视同仁。同时,学校在办学经费较困难的情况下,采取学院出一点、教职工捐一点、学生间帮一点的办法,筹集一笔经费,设立了“爱心助困基金”,及时解决了贫困生、特困生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完成大学学习任务。
     
    春华秋实  硕果累累
     
        杨莉萍,一个来自四川省偏僻农村的考生,四川省招办选送,高考成绩仅244分,“这样的学生能毕业吗?即使毕业了,能在旅游行业找到工作吗?”事实上,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杨莉萍取得了《全国普通话导游资格证》等10多个证书,获得云南省优秀学生称号及5000元的励志奖学金。现在,已被云南康辉旅行社录用,分到欧美部工作。“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们的”——杨莉萍说。办学以来,学院学生参加全国、全省的多种考试成绩斐然。
     
        2003年、2004年、2005年,三届电子商务毕业生参加全国电子商务助师统考,以前二届100%通过,第三届96%的优异成绩展示社会;
     
        2006年物流师职业资格考试,学院通过率47%,高于全省40%的平均水平;
     
        2006年6月,全国高新技术办公软件操作员级考试,学院通过率99.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07年6月,学院1277人参考,通过1257人,通过率达98.2%;
     
        2006年12月,云南省高校计算机一级考试,学院通过率为85.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多个百分点,排列全省43所高等院校第三名,专科院校第一名;
     
        2007年6月,全国高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学院通过率59.83%,高于全省平均通过率(39.65%)20.18个百分点……
     
        学院招生就业呈现“出口畅进口旺”良好发展态势。云南首个创业就业咨询委员会,为学院首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打响第一炮提供了组织和措施保证。目前,学校已与多家人才市场、人才信息网络和人才中介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收集大量人才供求信息。与云南人才市场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研究、实施订单式教育、实施勤工俭学、毕业生就业服务等4个方面进行合作。近年来,为学生提供的就业岗位信息均占当年毕业生人数的四倍以上,去年被云南省教育厅评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目前,学院就业总人数和比例都明显地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学院还对四届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请用人单位按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对毕业生给予综合评价。其结果为优秀占55%,良好占42.5%。学院同13个省、区签订了对等招生协议,使学院能在13个省、区招生,实现了不同地区间生源交流,提高了生源质量,坚守了招生制度,2008年被省教育厅评为先进单位。
     
        2006年春,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搜狐网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代表处、中央电视台等单位支持的“2006挑战民教颠峰系列活动”,经网上投票和专家评审,在全国186所知名民办高校中,学院得票名列第10位,获得“中国诚信办学先进单位”和“民办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称号。
     
        2008年5月,由《中国新闻周刊》、品牌时代国际传媒发起主办,并有新浪网、中国高等教育信息网等10余家媒体共同参与评选《中国民办大学50强》,对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办学特色、就业去向等进行综合评价,学院成为云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
     
        师生齐奋进,科信日日新。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正在用办学质量,办学成绩、成果和信誉,改变着人们对民办教育的认识,引领着云南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