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业动态

    王红顺:新学期给小语教师的7条建议
    来源:www.ynmnjy.com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25日

    王红顺:新学期给小语教师的7条建议

    你的课堂遭遇过学生读书时突然停顿的尴尬吗?你是否为提升小组合作、展示质量绞尽脑汁?新学期开始了,你还在为语文第一课时如何上而发愁吗?

    别着急,小编特意拈来一超实用的技术贴,邀来号称“智多星”和“细节哥”的王红顺校长为你助力,7条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小语教师们赶快来围观吧!


    一、读书怎样暂停?


    传统做法如下:

    1第一种停法:

    学生自由读书,到一定时间,教师喊暂停,根本不顾的慢的学生。

    2第二种停法:

    全班学生自由地读着,到了某个时刻,沒有老师要求,也沒有哪个同学的指挥,全班同学会很默契地突然间齐步停下。也不知道学生读到哪里,读完了沒有。

    3第三种停法:

    全班学生自由朗读,大部队的声音渐小渐停,只留下一两个学生的声音在继续。全班其它学生会抬头看老师脸色,老师微笑着,或者说等他们读完。这时,这一两位学生在老师和同学安静的等待中读完,全班自由朗读才全部停下来。


    改进策略如下:

    1策略一:

    在自由朗读前,老师就明确告诉学生,当老师没说暂停前,读完一遍后继续读,当老师说暂停吋再停。

    2策略二:

    当全班大多数同学读完,还剩一二个没读完时,教师可让全班同学和他()一块读剩下部分,直至读完为止。 

    这样做有三个好处:

    一是让这个孩子继续读下去,尊重了这个孩子;二是同吋还尊重了全班学生一一让全班学生与他一块读,充分利用了时间,这是教师有效率意识的体现;三是不动声色地真正保护了这个孩子的自尊。试想在大家安静听他读时,这个孩子的错误往往被放大了,甚至可能引发其它孩子嘲笑,使这些自尊心本就相为脆弱的孩子再受打击。另外,在这样场面下,独自读书,心理压力很大。

    3策略三:

    对子就同一本书,一人读,一人听。 

    4策略四:

    对子换书读,听的孩子把读书孩子读错的地方标出来,孩子知道自己什么地方读的不好,可以把错误地方再重点读一下。

    二、如何互相指导朗读?(对子换书读)


    朗读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但丢字、加字、错字等小问题却让人头疼,如果在学生同伴互相检查时使用本策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基本操作:

    组成两人朗读合作小组;朗读之前先同伴互相交换课本,下一步学习时都使用对方课本;朗读时,学生在对方的书上标出对方的错误,学生A朗读时,学生B要将学生A的错误标在A的课本上;朗读结束后,双方对对方的错误进行统计,并告诉地方,同时将书还于对方。再次朗读,关注同伴标注于自己课本上的错误。此策略还可延伸到其他学科的与读有关读的内容。

    三、如何破解小学生交流展示时不认真听别人发言?(汇报别人的观点)


    在集体交流时,学生往往只关心自己的观点,对他人关注不够。“汇报他人的”策略,则是让学生汇报其他人或其他组的观点,他们便不得不关注他人的观点了。

    基本操作:

    本策略需要与其他策略联合使用。使用诸如“黑板记录”、“交流墙”、漂流本”等策略,要为“汇报他人的”创造条件。在集体交流前先告诉大家:不汇报本组的观点,而是汇报其他组的观点,并要发表自己的看法。被汇报的小组或同学可回应汇报者的支持、质疑或反对。

    四、如何提升合作、展示质量?


    1应用思维碰撞卡。

    针对以往各小组对各个问题讨论结果只有在班级大展示时方显“庐山真面目”。这样做有两个弊端,一是小组之间缺少实质性碰撞,很难相互激发、影响生成新知识、新问题、新答案;二是其它小组即兴质疑、补充,发言质量难免受到影响。

    若让小组讨论记录员记录时用复写纸复写几份该小组讨论结果(我们称之为结果交流思维碰撞卡),然后把思维碰撞卡小组之间相互交换,相互批注上本小组思考、建议,最后传回到原来小组,进而激起本小组对该问题的二次探究。这样小组之间“知己知彼”,“唇枪舌战”的展示、质疑必定精彩纷呈。

    2采访。

    同伴交流时往往比较浅,如果能有一种类似电视节目的访谈或追问,其效果会好一点。“采访”便是这样一个策略。通过访问,制造一种问答情境,促进深入思考。

    基本操作:首先,针对布置的任务,挑战员设计问题,其他同学则做好准备。其次,根据设计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询问小组内的同学,挑战员根据其回答,进行更深层次的追问: “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你感觉为什么会是这样?”、“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 其他人亦可进行补充与完善。如果习惯了这种方法,会将它应用于日常的交流之中,学生间的交流自然会深入。

    3“追问三次”

    这也是促进学生深入交流的一个策略,但本策略更深入。

    基本操作:

    针对一个问题,通过不断追问,引导交流走向深入。下面一些模板可供追问使用:

    我不明白你讲了什么?

    你是怎么知道的?

    为什么这样讲?如果是这样,那么……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你能换一种讲法吗?请举一个例子。

    你的观点与A的观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与不同的地方?

    你的观点与B的观点有联系吗?

    你的观点与上节课的……有什么联系?

    你是支持还是反对A的观点?

    追问的过程也是一个深入理解的过程。

    五、语文第一课时怎么上?


    语文观摩课很少有教师上第一课时,偶有执教第一课时的,也往往把课上得不伦不类。

    从课的起点看,学生对文本一无所知,应该是不折不扣的第一课时。可从课的终点看,学生对文本已有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又无疑是第二课时。

    再仔细一琢磨,既不是第一课时,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学生识字学词读通文本的学习环节;又不是第二课时,因为第二课时的学习不可能建立在学生对文本了解的零起点上。这样的学习安排,本该第二课时完成的学习内容被提前到第一课时,而第一课时该落实的学习目标却沒有进行或匆匆走个过场。

    对策:

    第一课时学什么?

    1、唤起阅读兴趣。

    2、有效初读文本。读通一一放手让学生初读,读重点、读难点,回读、反复读,指导读、示范读。 

    3、落实字词目标。学习生字新词,落实识字任务,把识字学词抓细抓实。

    4、设置阅读悬念。整体感知文本,对文本有整体认识。可从感知结构、中心、情节、写作特点选择角度。切入重点,设置疑问,留下悬念。

    六、对语文课堂提问完整链条的思考

    1发问:即指教师提问。


    1)教师提问的目标指向要明确,不能让学生听得似是而非,影响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2)教师的提问要有效。

    3)教师的提问要有组织,问题之间逻辑联系紧密,不碎问,不乱问;整堂课的提问不是支离破碎。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设置主问题(核心问题),有一根贯穿着教学目标的,使教学始终围绕一条清晰的主线推进。

    2候答:即指学生思考问题与组织答案时教师的等候。


    1)教师候答时要有耐心,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以此判断学生是否进行思考,并作必要的提醒。

    2)教师在候答时不要试图帮助学生对已提出的问题再作解释,这样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思考。

    3叫答:即指教师叫某个学生或学生小组回答问题。


    1)教师如果是请某个学生回答,那么整堂课要注意叫答学生的面,不要只集中在几个善于发言的学生身上,可以按照顺序(一定的座位顺序或小组顺序等)请学生回答。

    2)教师叫答时要用眼神、言语等多鼓励那些胆小而不敢举手的学生,不要强迫学生回答。如果被叫到的学生一言不发,教师可以启发,实在不能回答的学生可以请他/她坐下,不能挖苦学生,示意其注意听讲。

    3)教师如果是请小组学生回答,可以请小组学生按照一定的回答顺序来回答,这种顺序可以教师指定,也可学生自定。

    4理答:即指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应。理答是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一种评价行为。


    A、课堂理答主要表现为四种形式:一是积极反应,二是消极反应,三是探问和转问,四是再组织。

    1积极反应是在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给予的反应。积极反应的形式有多种:如口头表扬、表示接受学生观点、运用“代币制”式奖励等。表扬是对学生回答的充分肯定,如:点头,说声“对”“不错”,或具体的表扬言语等,但应注意并非所有的表扬都有利于学生学习,如果学生认为只有能力差的学生才会受到表扬,那么表扬就会失去有效性,如果表扬太频繁,也会失去其价值,尤其对高年级学生更是如此。

    接受学生的观点就是充分利用学生的回答继续下一步教学,具体表现为:认可学生的观点,或对它进一步修改、比较或概括等,这会使学生更愿意参与问答。代币制式奖励是教师把五角星、小卡片、游戏币等物件发给回答正确的学生,学生凭此可以“购买”或“兑换”诸如自由活动、荣誉称号、课外读物等奖励,以强化学生的行为,激励学生的后续学习。

    2消极反应出现在学生回答不正确之后,主要表现为不赞成、批评、训斥等,往往在学生的回答不正确时出现,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消解学生的求知欲,尤其对那些学困生或性格内向的学生更是如此。教师应尽可能避免采用这种方式理答。

    3)探问又称追问,是针对同一学生继续发问,在学生的回答不正确或不完整的情况下运用得比较多。

    探问的方式主要有:就同一问题改变提问角度,把原来的问题化解为几个小问题逐一发问,提供回答线索,问一个与原问题相关的新问题等。有时,学生回答正确,教师也可再提一个问题,就正确答案进行追问。当探问无效时,或为了使问题得到更多学生的讨论,就会出现转问,它是就同一问题向另一学生发问,目的是使问题得到更好地解决。探问和转问有利于学生专注于学习活动、改善思考方式,教师应该大量地使用这些方式。

    4再组织是教师理答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教师在理答的最后阶段,对学生的回答重新组织或概括,目的是为了给学生一个更加准确、清晰、完整的答案。

    B、对教师课堂理答的一些建议。

    1)理答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爱护学生幼小的心灵,对那些出乎意料的答案要有容忍的“雅量”,用幽默、诙谐的方式对待比用冷冰冰的动作、表情更合适、更恰当。

    2)理答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要有耐心聆听学生发言的“气度”,不可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或为了显示自己而滔滔不绝。

    3)理答过程中师生要讲平等,课堂是师生共同切磋的地方,教师要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让学生感觉课堂是一个温暖的地方。

    4)教师在“理答”的同时,还要“理问”。即鼓励学生思考、质疑、发问、辩论。教师要善于梳理学生的问题,将教与学的思路聚焦到教学目标上来。

    5)教师要培养形成一套师生默契的课堂评价规则,如用伸直的拇指和食指表示“对”,用两个交叉的食指表示“错”等。

    七、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小策略。


    1、与爸妈比一比谁写的字棒。教师安排学生在家写生字时,自已写3个,让爸妈各写一个,比一比谁写的好。

    2、利用孩子名字学拼音学生字。将孩子名字拼音制成卡片贴在桌孑一角。让孩子找谁的各字中有某个音节等。

    3、制作汉语拼音转盘。把声母韵母做成转盘,添上指计,转动让学生互拼。

    4、将造句改成写一段话。学生学了很多词语,但作文中用不上。建议孩子用一组词写一段话。

    5、创设学生习作的读者群。对习作要求自已读、好朋友读,家长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