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业动态

    从改革成本分担看民办教育发展方向
    来源:www.ynmnjy.com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25日
    从改革成本分担看民办教育发展方向
     
    訾 鸣
     
         民办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改革的深入。但改革必定有成本,尤其是当它涉及的已不仅仅是某些部门的“权力存在感”和某些力量的现实利益等表象问题,而是已经深度嵌入了日趋固化的利益结构的时候。因此,关注民办教育的发展方向有必要从分析改革的成本承担机制入手。
        教育的公益性一直被世俗所认可,民办教育的公益性也始终被政府所持续强调,但问题是,获得改革和发展的公共收益必定要产生成本,在强调民办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加国家教育能力、丰富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体制改革、提供教育选择)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深入分析由此所产生的成本究竟应该由谁来承担?毋庸置疑,在过去的30年里,民办教育发展的成本事实上主要还是由社会的中下阶层在承担。虽然少部分在收费上带有“贵族”特征的民办学校的存在,表面上看是既得利益者和“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承担了民办教育发展的成本,但这种情况毕竟只是少数,并不具备广泛的代表性。因此,在社会中下阶层各个阶层和群体已经承担了成本之后,应该轮到改革中的既得利益者了,尤其是权力——资本阶层。事实上,从收益和承担成本的对等性、公平行上看,他们早就该这样干了。
        然而、让权力——资本阶层来承担教育改革的成本,既有他们愿不愿意的问题,更有博弈能力的问题。愿不愿意的问题需要既得利益群体按照道德来思考和行动,而博弈能力的问题则完全取决于民办教育自身的努力——我们是否有能力提供并满足于既得利益群体的选择性教育需求?这也正是《规划纲要》中着力强调的民办教育发展方向——办好高水平民办学校,满足选择性教育需求——的根本原因。
        尽管市场化已经成为眼下进一步改革最为火热的问题,但是,在教育领域,寄望进一步的体制突破来增强民办教育的发展活力,空间显然已经比较有限。换句话说,在分类管理已成定势和公共财政已经开始资助民办教育之后,产生民办教育“新政”的可能性已经不是太大。
        因此,决定民办教育发展的关键可能就在于民办教育本身。在国家教育能力持续增强,并已基本上能保证所有适龄人口都“有学上”之后,“优质”、“特色”发展几乎已成为了民办教育届乃至整个教育领域的共识。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什么样的教育才是“优质”的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有特色的教育?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不决定着民办教育的整体走向,更决定着接下来的实际行动。高升学率、高就业率的教育是否就是优质的教育?“有特色”的教育是否就是能够“激发和引导人的自我发展之路”的教育?答案显然包含了多种见解和可能性。但“优质”和“有特色”的教育一定是能够促进人的自主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至于怎么样才能造就“优质”和“有特色”的教育,不仅是民办教育,对我们整个国家乃至全球的教育来说,可能都还有待于更加全面的思考,更加深入的探索,更加务实的实践。
        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民办教育当前可能都必将临着一个“最强者最能规避、最弱者最易牺牲”局面。优胜劣汰是选择性教育发展的规律,民办教育的成熟必然反复经历这一过程。在民办教育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实际上已经在某种程度上造就了一个以行政——资本权力为中心、以权力——资本亲缘群体为依附者的既得利益群体。从改革成本的分担能力上看,既得利益群体显然会占据更大的优势,而普通的民办学校举办者和办学者,除了自强,别无他途。换句话说,除了寄望机制创新和政策兑现,更重要的乃在于必须首先壮大自己的实力。
        (作者系《云南民办教育研究》主编,云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副秘书长)